:::
:::
獲證者群星名人榜
林泰均
工具機機械設計工程師
個人因為不會英文,所以在就讀大學時,就已經確定沒辦法畢業,畢竟在台灣不會英文的人,就沒有辦法獲得大學以上的學歷。因此我就讀大學的目的就只是學習,而非獲取學歷。當初學校在釋出工具機機械設計工程師的證照班時,我就毫不猶豫地參加,無論是否可以通過,我相信自己都可以學到很多。

當時我參加的證照班有每周給予授課,認真上課是必要條件,雖然後來考試時發現授課與考試相差甚遠,但是兩位授課老師都是業界來的,內容都十分精彩,到現在就業都覺得受用無窮。上課結束後我向老師要了聯絡資訊,並將課後發的考古題解完,遇到問題就與老師討論,於是我成了班上三十多人中通過的其中三人之一。

首先不談通過,光是上課就已讓我受益良多。通過之後,先是學校將報名費全額補助,並給予1000多的證照獎勵金,後來精密機械協會邀請我前去領獎,讓我請公假前往,並給予了5000的獎勵金,以及一張獎狀鼓勵我們。經過這次我就更加踴躍地參加更多相關證照班與證照考試,大學四年來考取四張證照,與無數獎狀,在面試的時候雖然沒有畢業證書,卻也能證明自己的能力。

一張證照或許不能改變什麼,但相對其他人多一張證照就是多一分證明,現在學校的畢業證書已經氾濫,就算碩士畢業,公司也不敢肯定這個人是否只是會讀書不會做事的人,而證照可以彌補這一點,當拿出滿滿的證照時,相對應的他人就直接了解你的學習經歷。

陳宗佑
工具機機械設計工程師
相對於勞動部的技能技術士檢定,因為考證者過於普及,所以對於勞動部頒發的乙丙級證書,對於學習工業或從事相關行業的人員,這是必備的能力,但iPAS專業人才能力檢定,對我來說是更深一層的能力提升,以往的能力是金屬加工、機構設計、電路裝配等等,都是業界上已有的行業類別,而新興的電動車機電整合、3D列印、機器學習,已經是近幾年出來產物,有著工業4.0的幫助下,這些技術也是時代的寵兒,所以在舊有市場人力已逐漸飽和下,新興市場仍需要不斷開發,作為在這個時代下的莘莘學子,需要有承先啟後的能力,不但要記住過往的技術,還要在過往的基礎下,將新興技術給發展起來,而我考取的工具機機械設計工程師,因應我國工具機製造能力日益提升,數控機床的設計,在控制器、線軌、床台、主軸、刀具庫、換刀臂等等的設計和組立上,只有在業界才能學到這些技術,因為大專院校的研究取向,專業的技術,已無法在頂尖的普大、科大習得。因為我知道自己想要學習何種技術、也知道想在何種產業服務,所以我才去考取這張證書,也提早了解,從事這工具機產業需要種能力。
高中時期就讀高職,在機械群瞭解設計、製造、力學分析、機構原理,課後也有在補習班做課後加強,同時也到勞動力發展署學習更進一步的設計製造技術,同時也參加全國技能競賽,在CNC銑床職種取得佳績,在學習歷程中,一一認識工具機的零組件、運動概念、邏輯運算概念,所以對其有著基礎的認知,再藉由官網的樣題來了解考試面向。
因為這是新興的證書,同時也是中央政府核定的認證,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人都有技術士的證書之時,這是一張更為突出的能力檢定,而且是針對於特定產業的能力檢定,相較於傳統產業,新興產業的能力要求無法在技術士檢定中找到代表該產業的能力或取向,所以我大可有自信的說,對於工具機設計,我就是比技術士有著更正確的認知,當然這是對同年齡層的學生來說,而不是知道車床如何操作就可以誇下海口說能對數控工具機瞭若執掌。
在學科不斷發展同時,也期待在檢定這塊不忘對技術的認證,不是單單只考試卷,現場的實務操作也希望一併納入。
陳宇豪
工具機機械設計工程師
身為機械科出身的我 對於證照有不一樣的想法 雖說現今許多企業對證照沒有過多的要求 以至於大家考照的意願度降低 但我始終認為 考證照不僅是未來工作的一個保障 更是對自己能力的認可 我常告訴自己 考試不是拿來衡量每個人能力的依據 而是當今天成績出來是否能對自己有所交代 我相信成功或失敗都是出於努力是否足夠 也希望有一天當我回想起這句話時 能感謝現在的自己努力的付出

因為在考試前有先看過ipas內部的資訊 題庫並不會完全出 這個方法很棒 讓我在準備考試時會更加著重自己不足的地方去加強 甚至是詢問學校的教授這方面的知識 相較於以往的考試死背就能輕鬆過關的考試 這個方法讓我們有更大的動力去解決問題

我因為家庭的因素 在學校時能申請獎學金 剛好在獎學金上發現ipas證照能申請 再加上先前就有想要考證照的打算 我義不容辭的報名 在過程中不會的地方向教授詢問 也常得到教授的肯定 他常告訴我 為什麼有些企業對證照很看重 並不是他需要你這方面的知識 而是他認為你今天願意花時間在課業以外的地方 深造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 這才是他們想要的態度 我也會繼續秉持這個初衷 在未來考取更多相關證照 往成功邁進

我在機械這方面已經有5年以上的學習經驗 又因家庭是機械相關的背景 所以我對機械有著很深的執著 我想告訴自己 也想告訴大家 成功一定不是一蹴可及 失敗乃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 所以加油 如果成功了那就恭喜你 如果失敗了更要慶幸 因為你離成功又進一步了

1